合肥市十四五时期将实施巢湖安澜工程,提高流域总体防洪标准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
合肥市十四五时期将实行巢湖安澜工程,提高流域总体防洪标准
新华新闻记者 王俊
2021-01-22 08:27 来源:澎湃新闻
1月16日,微信公众号“合肥公布”全文公布了2020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全称《建议》)。
“十四五”时期,《建议》认为,把巢湖打导致合肥“最好名片”。实施巢湖治理三大工程,加快建设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力打造出绿色发展美丽巢湖。
实行巢湖碧水工程,构建全流域、全过程水污染防治体系,实现全湖水质稳定Ⅳ类并力争更好。整治“点源”污染,加强的环巢湖重点污染源治理,补齐提标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完成农村改水改厕,推进城镇污水仅有搜集仅有处置。整治“线源”污染,推进的环巢湖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提高南淝河等重点河流治理成果,强化清水河流保护,推广全流域生态补偿,构建国考断面及干支流全面达标。整治“面源”污染,前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畜禽养殖无害化,构建环湖1公里内化肥农药“零使用”,高标准建设环湖湿地、林带,修缮环湖矿山。整治“内源”污染,精准开展湖盆勘测,加强蓝藻防控体系建设,削减湖体污染存量。
实施巢湖安澜工程,完善流域气象水文监测网络,提高流域总体防洪标准,推进巢湖大堤及重要圩口强基固坝,规划建设环湖行蓄洪区,建设安全可靠的排洪通道和强劲灵活的闸站枢纽。构建巢湖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
实施巢湖富民工程,全面实施巢湖禁捕退捕,打造环湖绿色有机农业带上,培育高附加值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娱乐区,加快休闲农业、身体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探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实现环境美、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
作为合肥市内湖的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77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
2020年汛期,巢湖曾遭遇了百年一遇洪灾。当时,巢湖流域倒数遭遇九轮强降雨,雨情水情汛情多项数据超历史极值,巢湖忠庙站最高水位13.43米,超1991年最高洪水位0.63米,超强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0.07米。
面临超标准洪水,合肥市采取“上拦、下排、边分、固堤”四大措施,开展洪水调度和防汛工作,已辟水利工程遭受了洪水考验。不过,巢湖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也暴露出了现有水利工程建设不足的短板。
2020年7月27日,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兼巢湖研究院院长朱青拒绝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曾分析了巢湖遭遇高水位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第一,2020年梅雨期异常,降水覆盖面广、暴雨量级大、雨带与河道南北重合,再次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
第二,内外洪水相遇,长江水位低,入江泄洪地下通道中断,构成了“关门水淹”的被动局面,湖区被迫蓄积了大量超额洪量。
第三,内部河湖洪水并涨,蓄洪空间严重不足,现有的凤凰颈泵站和东大圩蓄洪区仅能只得应付西河洪水,无法为巢湖代排代蓄。同时,由于环巢湖圩区人口多,交通干线密集、基础设施比较多等因素,安排蓄洪分洪极为困难。
为此,朱青进一步认为,“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备巢湖防洪、泄洪、蓄洪和分洪工程体系,形成蓄泄兼筹、攻守兼具的防洪工程布局,重点不断扩大对江泄洪通道和泵站泄洪能力,这是破解‘关门淹’被动局面、完备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关键之举,要保证把防洪主动权牢牢攥在手中。”
(本文来自新华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求iTunes“澎湃新闻”APP)
“十四五”时期,安徽省合肥市将实行巢湖安澜工程,提升流域总体防洪标准。1月16日,微信公众号“合肥公布”全文公布了2020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四五”时期,《建议》认为,把巢湖打导致合肥“最差名片”。实施巢湖治理三大工程,减缓建设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美丽巢湖。实施巢湖碧水工程,构建仅有流域、全过程水污染防治体系,构建全湖水质平稳Ⅳ类并力争更好。整治“点源”污染,强化环巢湖重点污染源管理,补足提标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完成农村改水改厕,前进城镇污水全搜集仅有处置。整治“线源”污染,推进环巢湖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提升南淝河等重点河流治理成果,加强清水河流维护,推展全流域生态补偿,构建国考断面及干支流全面合格。整治“面源”污染,前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畜禽养殖无害化,构建环湖1公里内化肥农药“零用于”,高标准建设环湖湿地、林带,修复环湖矿山。整治“内源”污染,精准开展湖盆勘测,强化蓝藻防控体系建设,缩减湖体污染存量。实施巢湖安澜工程,完善流域气象水文监测网络,提高流域总体防洪标准,前进巢湖大堤及重要圩口强基固坝,规划建设环湖行蓄洪区,建设安全可靠的泄洪通道和强大灵活的闸站枢纽。构建巢湖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实施巢湖富民工程,全面实施巢湖禁捕退捕,打造出环湖绿色有机农业带上,培育高附加值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娱乐区,减缓休闲娱乐农业、身体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探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构建环境美、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作为合肥市内湖的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770平方公里,堪称“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2020年汛期,巢湖曾遭遇了百年一遇洪灾。当时,巢湖流域连续遭遇九轮强降雨,雨情水情汛情多项数据超历史极值,巢湖忠庙站最低水位13.43米,超1991年最高洪水位0.63米,超强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0.07米。面临超标准洪水,合肥市采取“上拦、下分列、边分、固堤”四大措施,积极开展洪水调度和防汛工作,已建水利工程经受了洪水考验。不过,巢湖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也暴露出了现有水利工程建设不足的短板。2020年7月27日,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兼巢湖研究院院长朱青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曾分析了巢湖遭遇高水位的最重要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第一,2020年梅雨期异常,降水覆盖面广、暴雨量级大、雨带与河道走向重叠,再次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第二,内外洪水相遇,长江水位高,入江泄洪地下通道中断,构成了“关门水淹”的被动局面,湖区被迫蓄积了大量超额洪量。第三,内部河湖洪水并涨,蓄洪空间不足,现有的凤凰颈泵站和东大圩蓄洪区仅能勉强应付西河洪水,无法为巢湖代排代蓄。同时,由于环巢湖圩区人口多,交通干线密集、基础设施比较多等因素,决定蓄洪分洪极为困难。为此,朱青进一步指出,“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备巢湖防洪、排洪、蓄洪和分洪工程体系,构成蓄泄兼筹、攻守兼备的防洪工程布局,重点扩大对江泄洪通道和泵站泄洪能力,这是密码‘关门水淹’被动局面、完备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关键之荐,要保证把防洪主动权牢牢攥在手中。”
特荐文章

点击排行
头条文章
热点推荐
疾病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