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杂谈

“十三五”,阜阳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时间:2023-01-31 来源:安徽之窗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就,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即将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11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公布“十三五”以来阜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市发改委主任高文军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705亿元,是2015年的2.1倍,总量升为全省第四;“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长9.1%、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增幅总计全省前三;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居民人均农村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总量全省排名前移、增幅名列第一方阵。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2.6:40.7:36.7变成2019年的13:38.2:48.8,构建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最重要转变,第三产业沦为夹住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综合来看,在我市自身发展进程中,实现了“四年翻番、结构优化”的强劲势头;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实现了“总量升至四、增幅前三”的良好态势。

  

  ——扶贫攻坚成果明显。8个县市区扶贫摘帽任务全面完成,5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2.8%降至2019年底的0.27%、年均下降2.5个百分点。

  

  全市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益由2014年的8213元增长到2019年的13079元。提早3年构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平衡目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户户通自来水基本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三确保”问题基本解决。

  

  ——产业发展动能增强。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全省第一,肉蛋奶总产全省第二。

  

  “十三五”前四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8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比2015年提升21.5个百分点。

  

  “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快速增长14.4%、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培育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18家。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市研发投入年均快速增长20%以上,市级以上根本性科技成果由2015年的16项增长到2019年的1868项,专利申请授权量由2614项提升到5209项,创意潜力、创新综合能力分别提升至全省第二、第七。

  

  全市大中型企业构建研发机构全覆盖,贝克制药、天能电池技术中心分别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分中心,构建国家级创意平台零的突破。

  

  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97家、全省第七,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比2015年提高16.2个百分点。

  

  ——城乡建设协调前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首创首成,西湖新区、高铁新区和“一湖两河”建设步伐减缓。“十三五”前四年,阜城建设完成投资1454.3亿元,五县城建设同步减缓。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城市内涵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备,双清湾公园、岳家湖公园、海洋馆等一大批公共设施建成开放,博物馆、图书馆、科技文化中心、大剧院等即将对外开放。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快速前进,前四年115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6%、较2015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全市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426个,农村面貌发生显然转变。

  

  ——绿色发展不断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PM2.5平均浓度持续降低,今年前三季度降至每立方米41.5微克、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质达标率和优良率连续多年100%。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GDP能耗强度和能耗增量能够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前四年,全市总计追加造林30.93万亩,森林覆盖率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68.9%。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我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被明确为区域重点城市,与上海市松江区、徐汇区战略合作获得积极成效,皖北承接产业移往集聚区加快建设。

  

  高铁实现市域全覆盖,截至2019年底,全市铁路、公路里程分别比2015年增长67.8%和38.3%,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彰显。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19年,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约374家,铁海联运货运量1.2万标箱、中欧班列运输构建零突破。前四年省外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276.1亿元、年均增长20.1%,实际利用外资12.9亿美元、年均快速增长25.2%。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十三五”前四年,全市追加城镇就业27.23万人,累计6万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5万个,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农村居民收益分别年均快速增长8.7%和9.8%。

  

  2019年,全市各类学校比2015年增加313所,专任教师增加15382人,在校学生增加24.1万人。卫生机构较2015年快速增长37%,每万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由30.1张提高到43.3张。城乡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构建仅有覆盖面积,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上一篇:万亿城市俱乐部,带给合肥的不仅仅是数值,而是安徽和合肥的希望 上一篇:安庆市城市金融学会召开第三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您可能也感兴趣:

特荐文章

摄影文摘:黄山市百佳摄影点建设初探

图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