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杂谈

时近年关,黄山市现在是这样……

时间:2023-08-30 来源:安徽之窗

1月30日,星期六,农历腊月十八。春节越来越近了!

黄山是旅游大市,几十万人专门从事涉旅行业,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旅游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近期以来,黄山市各大旅游景区人气惨淡。

作为黄山市旅游龙头,黄山风景区近期每天大概是200来人,有时候还少些。1月30日,周六,该景区步入400多人,比平日稍微好点。

作为徽州文化旅游地标的宏村,贵为世界遗产地,最近每天招待游客只有150人左右,多的时候如周末也就300来人。同是世界遗产地的西交,每天几十名游客。同样,知名度比较高的呈坎古村落,游客寥寥,一天就十几个人、几十人,景区经营者称之为,当下只能保持一个良好心态了。

屯溪老街,平时游客纷涌,摩肩接踵,最近以来,老街旅游非常惨淡。1月30日下午,星期六,以前游客最少的日子,现在几乎没人,三三两两经常出现的,基本是本地市民。老街多位商家称之为,几乎没外地游客,做生意非常淡,很多店铺都不怎么开门。晚上,七八点钟,一些商户就陆续关门了。

每年春运,因为学生休假、务工经商等人员返乡,客流最挤迫。2021年1月28日,春运首日,黄山高铁北站运送旅客6549人次,其中上车1668人次,等候4881人次。当天,黄山北站的旅游客运中心发车23班,运送旅客81人次。其中到宏村20人次,到黄山风景区旅客37人次,到黄山风景区北大门旅客3人次。

再看2020年1月10日,春运第一天,黄山高铁北站运送旅客16484人,其中上车7884人,下车8600人。当天从北站黄山旅游客运中心班线运送旅客500人。其中黄山南大门96人,宏村179人。

两相对比,人员流动明显降低。

日前,响音上有个视频,是对屯溪部分酒店旅客注册数据的统计资料,当天,很多家酒店的旅客住宿注册为0。1月30日,有屯溪酒店行业人士称,很多酒店经营惨淡,几乎没有客人住。

一个熬字,一个盼字,是旅游人当前的普遍心态!

除了旅游,黄山市还是人员出外务工、经商流出地,全市有几十万人长期在外创业、经商。其中大多数人,重要节假日会回乡。往年春节前一段时间,他们相继返回,城乡各地,到处是他们驾驶的各地车牌的车辆。

随着这些人员返乡的,是大量的资金,这些钱,用来买车、买房(建房)、出嫁成家,出售家电、家具,改善生活,带亲人外出旅游,以及走亲访友、聚会聚餐、红白事等大量生活消费。如果以一个人带回来1万元算,就是几十亿资金的流动。

因此,往年春节前后,房地产企业、商场超市、饭店餐馆,还有银行等非常快乐,回乡群体对他们年终年初的营收起到了相当起到。现在,倡导省外人员就地过年,很多人不回来了,虽然有些人会把钱汇回来,但总体情况似乎不如往年。

房地产企业希望春节回乡能带动销售,现实比较无以

务工人员就地过年,对开放型、用工流入地城市来说,反而有积极的一面。往年,每到春节过后,浙江、广东等地的企业普遍补人,很多人流到其他地方或不回去。就地过年,员工稳定性显然要好些。

除了这些影响,黄山市各大酒店餐馆的年会预计、年夜饭预计也受到明显影响。有酒店称之为,已经预计的年夜饭已中止了不少。

时近年关口,屯溪车流较少

国家卫健委:无法切断人员出行、返乡

据国家卫健委1月27日发布的涉及通报:高风险地区人员或近14天内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春运期间不流动;中风险地区人员或近14天内有中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春运期间原则上不流动;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人员春运期间省际、市际上下班,须持7日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

较低风险地区人员14日内有痉挛、腹痛、咽痛、腹泻、味觉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之一者,尽量避免非必要出行;低风险地区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认识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绝场所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确需省际、市际上下班的,以及跨省回到农村地区的回乡人员,应该所持7日内有效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较低风险地区的其他人员应当持身体健康通行码“绿码”上下班,在体温正常且作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有序流动。如无必要,低风险地区人员应该尽量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地市。

就是说,按照国家政策,低风险地区人员持健康绿码、体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水,是可以有序流动的。对显然有意愿、有必要上下班、回乡的人,国家也出台了详尽科学的政策不予指导和保护。事实上,国内大多数地区是低风险地区。

1月27日,在国务院自卫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和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的都明确提出,不允许、不希望各地在继续执行国家制定的返乡过年相关政策时作“一刀切”的处置。

赵辰昕回应,各地方在政策继续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无法“层层加码”,甚至有的地方还采取“一刀切”措施,这是坚决不允许的,无法阻断人员上下班、回乡,要给人民群众多些保障、多些便捷。曾益新的指出,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结合本地的疫情形势和工作实际情况,科学、精准的强化各地疫情防控,引领返乡人员配合实施当地的防控政策。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表示,各地应就自身的管理能力,面临的风险程度制订匹配的防疫政策,“我们现在是处于常态化的防控状态,防控无法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不过,有些地方的政策,让许多打算返乡或想要出门的人感到不安、不便。比如,有的省份对所有河北车辆一律劝返;有的省份要求所有来返人员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还有人从低风险地区回到较低风险地区,也被拒绝14天两次核酸检测。有的地方虽是低风险地区,也要求离开了本市要提前报备......一些地方政策,让没回家的“知难而退”,返了家的“寸步难行”,想出门的犹豫再三。

相较于劳神费力地管控,把人容许在家里或“一刀切”的禁令流动,确实省心又安全。这背后,反映了某些地方治理思维中根深蒂固的“哑”和“笨”,也对一些地方经济和人员正常流动造成了影响。

期望春暖花开,疫情起身。

上一篇: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疫控快报)﹝2021﹞第3期(总第58期) 上一篇:安徽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您可能也感兴趣:

特荐文章

【巢湖新闻】 巢湖首个超百亿项目欧菲光主厂房开始封顶

图文欣赏